关于钢笔的一点回忆
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使用钢笔写字了。就连现在这些写下的文字,也是用水笔,而非钢笔写的。
钢笔,作为上个世纪的产物,已经随着圆珠笔和水笔的广泛使用,逐渐销声匿迹了。
曾几何时,钢笔是所有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礼物。一支英雄/金星钢笔,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书写出的文字本身,更有过去那个时代的回忆。
还记得小学时,直到三年级,我们方被允许使用钢笔书写作业。在那之前,铅笔是唯一的选择。老师给出的理由是,我们还没成熟到使用钢笔的时候。从那时起,心中就一直存了一丝对钢笔的敬畏。只觉得唯有钢笔书出的文字,方是算得数的。这颇有旧时“敬惜字纸”的心态。到后来填写表格时,多见注意事项:“此表须用钢笔正楷书写!”圆珠笔被华丽丽的无视了。钢笔从此在心中奠定了第一的地位。
我的第一支钢笔,是我父亲买给我的。一支记不清颜色的老式钢笔,粗大的笔头,粗壮的笔纤,写出来的字总是显得笔迹太粗。我并不喜欢它,却又无法再开口要求新的(一个八十年代的普通中国家庭,还未富裕到可以随心更换钢笔的程度),于是我自己发明了可以让笔迹变细的方法——将笔尖倒过来写,让笔尖的背面朝上。如今我已知道,这个笨拙的伎俩,除了让钢笔尖加速弯折之外,并无什么好处。可当时的我,只是沾沾自喜于变细的字迹,和与他人不同的另类。终于有一天,那支笔承受不了非正常使用的压力,两瓣笔尖中的一瓣折断了。我努力的尝试着用剩余的一瓣继续书写,失败了。
后来的几支钢笔带给我的麻烦依然不断。南方的冬天,阴冷的教室内,温度可低至近于零度。每到此时,教室内便是一片呵气之声。不是呵手,而是呵手中的笔。于是写出来的字,也似多了几分被呵护着的意味。某次我那不听话的钢笔备经呵护后,依然拒绝出水,我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——甩。这是很危险的一招,尤其是在教室里。我那次不走运,甩出的墨水沾到了同学的衣服上。那时的中国可没有汰渍或奥妙,衣服上的墨水渍很难洗除。虽然对方并未多说,可这“污点”很可能将陪伴此衣服多年。
钢笔带给我们的烦恼远不仅此。我亲眼见过同学插在衬衫口袋里的钢笔漏水,将好好的白衬衫染花。也曾听过同学的钢笔因为长期不用,干涸废掉。不过钢笔带给我们的快乐似乎更多,这里只说一个——钢笔墨水颜色。
我问过老婆,她用过几种颜色的墨水。她说,都用过,换来换去的,她妈妈都嫌她烦。听完,我会心一笑。因为,我也是喜欢折腾的人。当学生的那些年里,钢笔墨水的颜色变来变去,有时喜欢纯蓝的亮丽清新,有时青睐碳素黑的庄重优雅,有时却又迷恋墨蓝的老成持重。唯一不敢尝试的就是红墨水了。不是不想,是不敢,怕被老师骂。每次换墨水,变的是颜色,不变的是换之前的洗钢笔。看着笔中吐出的残墨在水盆中渲染出各样墨花,将一盆水渐渐变成深色。倒掉,换一盆水,再染再倒。再骄傲的墨色最终也不得不放弃反抗,吐出几朵透明无力的水泡,等待被灌进新的内容。回想起来,这一轮轮重复的洗钢笔换色的过程,恰似PC机的硬盘格式化。洗去旧色,期盼新颜。
如今钢笔在生活中已极少见到。就算见到,也更多的是装饰品而非书写工具了。快速前行的社会,已无法容忍钢笔的灌墨,漏水,和耐用了。这时代,需要的是快速消费品。
只能说,多少楼台烟雨过;回首,谁仍在左右?